二战时期日本经济的胡侃——《地平线下》非专业胡侃

滚滚:

【原文】


(133章)诚先生能以自己私人名义搞到一些生活用品,很受中下级军官欢迎。有求于他,也就格外客气。


(135章)不是宪兵队信任诚先生,实在是缺汽油,宪兵队的车就要烧菜油了。叫上诚先生,他每次能给补助一些汽油。


(136章)海军物资供给充足,陆军“现地自活”。


来胡侃一下当时日本的实际经济状况。


二战时期的日本经济——再次拉出【日本资源匮乏】来!日本资源匮乏!日本资源匮乏!日本资源匮乏!——因为很重要,所以说三遍。不是俺故意每次说二战时期的日本就要说这句话,而是这句话直接影响了二战时期日本的各个方面的最终政策。比如著名的【以战养战】,根本原因就是日本国内的粮食等物资产出无法支援整个战争,必须侵占一处以后掠夺当地的资源来进行下一场战争。参考对比现在的美国的海湾战争、伊拉克战争、阿富汗战争等,美国的粮食产出虽然足够,但由于运输困难(山地和沙漠),所以美军经常会出现短暂的补给不足。


现在的美国的后勤比当年的日本后勤强大太多尚且如此,因此可以想象当年日本的补给也很有问题。当日本以战养战后会严重掠夺沦陷区的各种资源,由于经济文化等原因,沦陷区的人民会更加的奋起反抗,因此日军需要分出兵力去【管理】沦陷区。同时,也要养汉奸和伪军。更加上要把沦陷区的粮食等资源运往日本本土。因此日本对沦陷区是极度压榨。


再往前的时间讲,日本其实历来都是资源匮乏,可以说从来就没充裕过。它的资源在冷兵器时代还可一战的话,那么热兵器时代,尤其是飞机坦克钢铁巨轮的时代,简直是杯吹。


以下来自高中地理:日本原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为84%,其中铝100%、镍100%、磷 100%、石油99.7%、天然气94.5%、铁矿石99.6%、铝矾土100%、煤85.1%、铅84.9%、锌66.9%。——以上这些材料都是子弹大炮坦克飞机军舰不可缺少的。


事情的转机是1894年的甲午海战。详情不细说,日本得到清政府的赔款,扣除损耗还获利3亿日元,相当于日本当时四年的财政收入!!!


尝到了甜头的日本在1904年发起了日俄海战——而且还是借英美银行的钱去打的。这场战争虽然日本赢了,但沙俄非常硬气的表示“一个戈比都不给”!戈比就是俄罗斯的辅币,1卢布=100戈比,就是“一分钱都不给”的俄罗斯版。


尤其这场战争是借钱打的,所以日俄海战倒欠了英美银行的8亿日元的贷款,由此引发了日本东京几万民众闹市,形成一种观念——战争就是为了获得赔款。


同时,由于日俄战争,日本夺取了旅顺大连等,并占领了朝鲜,为全面侵华打下基础。另外,由于接连战胜了清朝及沙俄,日本开始陷入了蜜汁自信——只要打赢中国就能吃香喝辣。


在九一八后,日本疯狂的掠夺东北的各种矿石,制作各种物资。但这些物资都是【损耗品】。正如房兵教授说的,航母要建得起、养得起、沉得起才算是有战斗力。换成装备,就是要造得起、养得起、烂得起。


参考上面的日本资源数据,日本是造得起、养得起,但烂不起。由于战场在海外,武器等物资都要日本国内生产再运到战场。平时在日本国内,武器的制造是海外运原料→日本生产→使用、维修→废料回收。一旦战场在日本海外,变为海外原料→日本生产→运输战场→使用→废料无法回收→再次运输原料。简单一算起码多了一次的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。侵华战争跨洋过海的,人员运输等还没开打就已经在烧钱了。1939年日本的军费占国民产值19%,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1年就高达28%。


在1937年,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是47亿日元,其中侵华战争就消耗了33亿日元,而且还入不敷出。而且随着战争时间越拖越长,财政负担越来越大。在1938年,日本已经开始支撑不起整个中国战场了,1938年4月28日日本政府发布《国民精神总动员基本方针》,开始实施消费品配给,禁止送礼,禁止私人宴会,禁止奢华服装等。于是在1939年日本政府提出在中国要“以战养战”。


当时日本对自己国民的要求是【厉行节俭】,有笑话说1941年东条英机晚上散步是发现哪家的垃圾桶有剩饭会大发雷霆:“前方战士如此艰苦本土居然如此浪费”。在侵华战争之前,日本在甲午战争获得的赔款主要是用于军队,少部分用于改善民生。因此普通民众能吃上纯净的白米饭就是改善生活了。在1941年,日本对日本国民实施【粮食配给】,对居民每日配给的主食大米、大麦只有330克——按照正常成年人碳水化合物7克/每千克体重的健康标准,50千克体重需要350克大米——330克只能要求汉子和妹子都不能体重过百——因此这个时候普通的日本民众开始陷入营养不良。


而到了135章的时间——1943年,每日配给更是下降300克,1945年更是只有240克。——请注意,这是日本本土的普通民众,他们因为战争的时间拖的太长,日常生活的粮食都已经极度短缺了,所以无力从日本本土运输粮食去中国战场给侵华日军。


但这样,又更进一步加深了海军和陆军的矛盾。实际占领+清乡+抢中国普通民众的粮食都是陆军,陆军出动的多自然受到的袭击也多伤亡也大。但陆军抢到的粮食和煤炭和石油都被海军占了大头。因为军舰出动前要进行补给,最起码一次要装足够15天的粮食——相同人数的队伍粮食比是1:15!所以这也是陆军非常反对“南向进攻”原因之一。


在1943年,由于陷于太平洋战争,从中国掠夺的煤炭资源都不够军舰烧锅炉了,于是政府以节省燃料为名,不许在家里洗澡,而只许到澡堂泡大池子。甚至因为钢铁(铁矿石)也不够了,强迫民众献铁,每家只许留一口锅和一个铁桶,连大门的铁把手都要拆下来支援军队。再次说,因为矿石原料要靠进口,所以日本的装备烂不起——中国战场掠夺的资源无法运回日本(船只开始短缺),太平洋战场损坏的船只等要靠中国的矿石来维修,船只损坏没法从中国运矿石——挖东墙补西墙都补不过来了。


虽然普通民众在收音机里听到“赫赫战功”,但日常生活却日益糟糕。海外的军队基本无法再日本本土获得供给,被要求【自己解决给养】。


在共党根据地或日占区里面地下党比较活跃的地方,共产党充分发动群众应付日军的扫荡,比如麦子熟了赶在扫荡前收割并转移,而且由于是本地人可以把粮食藏的很隐蔽,在抗战后期如果没有伪军带路党等,日军的扫荡经常扫不到粮食。


据抗战老兵回忆,抗战前期日军尸体还能穿牛皮靴背包里有糖果,后期就只能穿破胶鞋背包里面只有少量当地产的粮食。1944年日本军费达到了全国国民收入的98.5%,到1945年更是超过国民收入接近1倍。——这也是文中日本人不敢动明楼和明诚的原因,他们能搞到物资!


同时,由于战争使得青壮年男子大量走上战场,甚至死亡,各个劳动岗位都人手不足,因此产出也就更加不足了——虽然不征召技术工人,但养活这些工人需要粮食,需要有劳动力来种地,大量劳动力死在了战场上╮(╯_╰)╭


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:“至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——死人和濒死的人,日本平民能吃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.”



评论
热度 ( 124 )
  1.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白露未晞 | Powered by LOFTER